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饮食文化 > 美食节 > 正文
美食节反而让广州输掉“食在广州”招牌
  时间:2011-11-16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韵秋【字体: 】【收藏】【关闭

美食节反而会让广州输掉“食在广州”的招牌?吴伟洪 摄

  11月11日,第25届广州(国际)美食节在广州白云万达广场盛大开幕。作为广州一年一度的饮食文化盛事,广州(国际)美食节从1987年开始至今已举办了24届。本届美食节不仅首次设立台湾美食专区,更在现场加入了饮食文化展示和民俗表演元素,期待美食节朝“文化”方向发展。但人气虽旺,不少人仍反映美食节的内容和形式已经流于程序化,毫无新意。

  南方日报商旅周刊新浪官方微博的一项小调查也显示,近三成网友认为美食节年年都是摆摊买熟食缺少创意,更有六成的网友认为美食节模式和内容必须创新,否则会让广州输掉“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

  ■现场

  台湾美食受追捧

  据主办单位介绍,第25届广州(国际)美食节开幕首日就迎来超过12万人次的客流,比万达广场日均客流多出了一倍多。记者在现场看到,美食展销区均挤满了前来叹美食的老广,而人气最旺的摊位则非各式地道的台湾小吃莫属,尤其是来自士林夜市的虾球和蚵仔煎,更是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早就听说了台湾的士林夜市很有名气,小吃也非常地道,但是因为一直没有机会去台湾旅游,所以这一次一定要先尝尝名气最大的蚵仔煎。”正在排队的赵先生趁着中午午休时间,从单位驱车来到了美食节现场,直奔蚵仔煎的摊位,“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排队,但是人多反而更热闹,更有氛围。”

  而美食节的一大好处,就是一天内尝遍各种来自各地的美食。记者在展会现场还看到,有一些市民还特意从番禺区、荔湾区等地搭地铁而来,王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对广州美食情有独钟,艇仔粥、鸡仔饼、牛腩粉、牛杂等都是自己最钟爱的地道广州美食。王阿姨说:“这次来到后发现,如南园酒家、泮溪酒家等很多老字号的广州酒楼也有固定的展位,不用特意跑去酒楼也能吃上喜欢的东西真是无白来一趟。”而在旅游手信区,来自东北的朱先生在忙着挑选各类特色手信,他告诉记者,虽然以前多次来广州,但是购买特色礼物非常麻烦,很难在一天之内买到各种各样的广州特色产品,“美食节上设了旅游手信展区后,几个小时就可以买到趣香园、皇上皇、广州酒家等等广州老字号生产的特色美食手信。”

  ■问题

  美食节暴露许多弊端

  虽然美食节人气旺,今年新出现的台湾美食也广受追捧,但是记者实地走访却发现,美食节仍然暴露出许许多多的弊端,有网友更直斥“毫无新意”、“输掉食在广州招牌”。

  一条油条居然要价5块钱

  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即使是周一,来美食节觅食的市民依旧人山人海,但是与大部分食客聊天过程当中,发现大家对美食节上的食品第一印象还是“贵”。“有些东西蛮好吃的,有些东西口感就比较差。”携友前来叹美食的钟女士表示,尝过了几样小吃之后,发现有的小吃并非传闻中那么好吃,“很有可能是美食节需求量较大,出品有点糙。”她表示,牛肉丸牛筋丸等美食节上均会出现的小吃,卖价普遍较高,一小碗就要十块钱。记者走访不少摊位也发现,不少小吃的价格都定在10元,但是量多量少就有很大差别,比如一碗卖10元的牛筋丸,只有小小的六颗,不少人表示很不划算。钟女士说,美食节更应该是起到对美食的推广作用,价格不应该那么高。

  55岁的麦先生已经参加过不止十届美食节了,这次聪明的他挑选了周一下午来这里与广州地道美食约会。但是,美食虽美,他还是有些失望。“这一届的价格比以往的都高!25元的蚝仔煎只有四只蚝仔,一条普普通通的油条居然要5块钱。所有的东西都很贵,普遍都在八块、十块。”麦先生表示,虽然选择多了,可是荷包又看紧了,所以没办法尽兴。第一次参加美食节的黎小姐为追寻小说里的台湾美食而来,但是美食的价格令她觉得“鸭梨山大”。一份和鸡蛋仔味道不相上下的拉丁果就要10元,黎小姐表示,虽然没参加过之前的美食节,不知道情况,可是比起外面店铺里卖的食物,这里已经算比较贵了。“物价应该有一定贡献,但不排除有些摊位趁机抬价。”

  国际美食区热卖潮州牛肉丸

  据了解,今年主办方加强了在穗经营海外美食餐饮企业组团的邀请和组织,他们将带来各地风味独特的异域美食。但是,记者在国际美食区的乌干达摊位看到市民排队在买的是一碗碗肉丸和牛杂。难道乌干达当地居民口味如此广东化?记者问了摊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笑嘻嘻地说:“这是著名的潮州牛肉丸和上下九牛杂嘛。”记者问到为什么要在乌干达摊位贩卖本地食物时,工作人员只是笑笑,说:“有很多人喜欢这些食物的,周末我们忙到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呢。”

  现场还是可以看到比利时摊位售卖的“窝夫饼”和印度飞饼,可是相比起别的摊位,窝夫饼摊位前则显得门可罗雀。市民陈伯说:“对那种看起来比较素的食物没有什么兴趣,还要20元或者25元一张,更加不想试啦。”另外一位精明老广则担心正不正宗的问题,他告诉记者,前面档口卖新疆羊肉串的小伙子说的是一口流利白话,卖泰国菜的女摊主讲电话的时候用的是东北普通话。“这些人都不地道,做出来的食物又怎么可能地道呢?倒不如老老实实吃回广州点心啦。”

  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未能大众共享

  据主办方介绍,之所以将美食节主会场设在万达广场,是出于考虑到万达广场设计时尚,旅游功能较强。此外,整个万达广场视野开阔、整体感强,便于市民游客参观。用心良苦之下,无奈还是没有考虑到一点,白云万达广场地处较偏,属于市政新开发地区,去年12月17日开业。目前,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是地铁2号线上的“飞翔公园”,距万达广场550米。在飞翔公园旁边停靠的公交车有479、741、742、980、981等六路公交,公共交通的辐射范围较小,不少市民只能通过多次转乘到达万达广场。

  广州师奶许太家住海珠区,她说如果不是要爬白云山就不会专门来万达了。想不到在白云山还是没有直接到万达的公车,地铁也找不到。愣是花了一个多钟才到这里,只能错过午饭正点,快两点才开动了。张小姐和朋友趁着休假一起来美食节,可是从天河辗转到万达让她们颇觉“舟车劳顿”,而且填饱肚子想在周围溜溜却只能看到万达周围尽是一片未开发的荒地。

  茶艺区内无茶艺

  美食节现场人头攒攒,群情汹涌,可惜的是大家都在站着吃,站着聊,更不用说顾及到主办方在休息帐篷下放置的美食文化展示板了。据悉,主会场市民休息区旁将设置台湾旅游文化展板、八大菜系文化展板、广州餐饮文化展板以及广州美食线路展示板。为市民游客提供品尝美食之余,同时领悟到不同文化精髓,丰实活动内涵。本来这是一次智力上的创举,将美食节的方向从“吃”上升到了“欣赏”的层次。但是,市民们普遍反映,这些展示板只是一块背景板而已,红红火火的,但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板上的文字。

  细看这一些展示板,上面展示的内容无非就是“泮溪酒家”、“祈福酒家”等150字简短的介绍,或者是一些广州地道美食的地位简介。如果真的想要在展示板上获取关于在广州应该去哪里觅食或者美食背后的故事由来,却又无从看起。这样的文化展示板或者真的如市民所言,只是一块背景板,没有信息点的展示食之无味,弃之无谓。

  此外,茶艺区作为今年美食节的特色之一却颇令人惊叹,整个区只是由一家售卖云南古树普洱的茶叶专卖店形成。独享大约100平方米的宽阔展区,自然是令参展商喜上眉梢,店主表示明年再有这样好的位置肯定再来。但是,挂着茶艺的名头,记者却发现茶艺表演在此间欠奉。只有像啤酒瓶一样一大扎的普洱茶供客人试喝,整套原木的茶具却是流为摆设。“在美食节这样的地方谁会静下心来看茶艺表演呢?”店主表示参展前并没有做这方面的准备。

  ■专家观察

  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资深美食达人劳毅波认为,美食节从社会各种角度看有不同意义,定位上的不明确导致了美食节的内容和形式难以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在政府层面看来,美食节是通过“街头秀”的方式来为广州贴上一个城市标签。百姓喜欢的是热闹的、很多食物很多人的一个场合,这些是目前美食节比较注重而且可以满足的。但是,业内人看重的是创新的菜式、新鲜的形式、美食家之间的沟通、与食客的互动和文化上的推广。这些意义在当今的美食节上面比较难实现。

  劳毅波表示,路过好几次美食节,从外面只能看到拥挤的人头挤在众多狭小的摊位前面,无论是在广州还是在其他城市,无论是2011年还是2005年。从美食节的发展来看,美食节的方式还是需要检讨和一些探讨的。广州的现状是365天都是美食节,无论食物贵贱、环境好坏,丰富的食材都能够满足市民的需求。在“吃”已经不是新鲜事的前提下,美食节为什么不能成为365天之外特殊的一天呢?劳毅波强调,美食节应该向“主题化”方向发展。所谓“主题化”,即是把一种食材、一种烹饪方式、一种菜式做精。比如说,今年的美食节主题可以设为“云吞面”,把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云吞面都聚集在广州,让这些业内的厨师、美食家、材料上下游供应商共同挖掘云吞面的做法和差异,看看四川抄手和沙县云吞面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一来可以大举全国资源实现菜式创新,二来更加有针对性地把“食在广州”的招牌推出去,三来通过资源的重新整合,可以把地方的饮食做大做强,有利于将美食节上升到广州美食战略层面。

  “目前,美食节没能实现‘主题化’的最大限制就是由官方的把握和业界人士不一致导致。”劳毅波指出,单单把美食节看成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聚集大量人气,让当地居民参与热闹的美食节意义不大。要把美食节当成一个饮食行业的契机和平台,寻求新的突破点把广州美食招牌在全国打响,从上下游和纵深度做大广州饮食需要政府更多产业上的引导、资金上的扶持和场地上的支持。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