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上海艺术家杨烨炘送“出轨·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专家专栏 > 正文
申遗给“藏红花城”带来什么
  时间:2010-9-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编辑:admin【字体: 】【收藏】【关闭
  

      土耳其境内古丝绸之路上,有一座“藏红花城”(Safranbolu),因出产世界上最高品质的藏红花而得名。又因它拥有1000多座逃过工业化灾劫、保存完好的奥托曼帝国时期古建筑,藏红花城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我通过网络订了旅馆,乘坐大巴到达新城(Baglar)后,发现离要去的旧城(arsi)尚有三四里地山路,必须打的或让旅馆来接。这与国内的旅游景点大巴一直开到门口十分不同。藏红花城为何要将客流限在“山门”之外?

      “文化遗产”不求客流

      后来,我坐着旅馆派来接我的“奔驰”到了藏红花城——一个被上千座古老木屋点缀的小城。接我的男子(后来得知是旅馆主人的女婿)提着我的行李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带我来到留宿的 “BASTONCA? PANSIYON”,拐杖旅馆。

     这家旅馆平淡无奇,就是座普通的私人木屋,以至于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到,在藏红花城的两天里,这家旅馆和他的主人们会带给我那么丰富的感受。

     旅馆主人亚皮奇告诉我,1991年,他从部队复员来到藏红花城,正巧村里来了一支考古队,对上了年头的旧建筑逐个登记,说要捆绑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村民和地方官好像对此热情不是很大,不过大量快要倒塌的老房确实需要修缮,于是亚皮奇成了一名木匠。当他将老房修缮得差不多的时候,藏红花城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

      不过,申遗成功并没有给这座停留在400年前的小城带来许多变化。当地并没有因为申遗成功而大修大建,市镇风貌还是保持原来的风格,甚至有些破落、沧桑。如果不是预先知道,游人很难将这里与世界遗产联系在一起。

      亚皮奇的“拐杖旅馆”开业了,更令人高兴的是由镇政府办的“博物馆”开在他家边上。旅馆开业的最初几年,他家客人并不多。一次有一位日本女背包客住他家,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过了半年,她寄了份杂志给旅馆主人,那是在日本报刊上介绍他家。后来客人渐渐多了,都是冲着这位“前辈”写的介绍这座小城的文章而来的。

      尽管已经“火”了,藏红花城的客流与国内一些旅游景点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到了夜晚,游客仿佛完全与古城融为一体,甚是静谧。尽管已经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但这仍然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城市,有着“人性化的尺度”。

      古朴民风“守望相助”

      藏红花城不大,在这里的48小时内我几次踏上石板路将小城走遍。古代丝绸之路的商旅换成了无数像我这样涌入民宿的背包客。一切均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淳朴的民风……

      晚间,女主人给我端上简单的晚餐——土豆汤和南瓜饭,同时给坐在一边单人桌上的“阿里老爹”也送上米饭和汤。女主人向我介绍,“老爹”是男主人的同学,未娶妻生子,孑然一身。“老爹”就像这家的成员,吃在他家,同时也帮助做些接送客人之类的活。女主人特意提醒,明天一早是由“老爹”送我去新城坐大巴。

      第二天清晨,收拾好行李,我想在离开前最后再看看这座山城。出门不远是家面包铺,店主和他的小儿子早早起来生火和面……他们跟我打招呼,问我吃过没有。我回答没有,店主随手递给我一个芝麻面包圈,又给站在我身后的一位残疾人两个面包圈。那位残疾人二话不说接过面包圈,一个揣进怀里,另一个掰开碾碎喂了鸽子……

[1]  [2]   下一页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