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至今未获批,中央重要解释
  时间:2010-8-6      来源:新京报    编辑:admin【字体: 】【收藏】【关闭
  

      更为区域经济领域学者质疑的是,京津冀三地都规划自己的港口,天津、秦皇岛、京唐港以及曹妃甸四大港口集中密度在世界上极为少见。
      
在一轮又一轮的投资冲动之下,三地产业趋同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加强。根据有关研究,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目前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7以上。
      
张建国认为,基于这种现实,迫切需要三地形成一脉相承的产业链。以生物制药产业为例,北京可以依托研发优势,天津拥有政策优势,河北拥有众多生产企业,三地可以共享产业利润,共担风险。
      
“京津冀区域委员会”猜想
      
行政壁垒高筑、政府间合作层次低是三地难以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政府自己搭台、自己唱戏”,三地之间的竞争甚至大于合作。
      
近日,北京市提出“京津冀高层次人才户籍自由流动”的人才政策。河北省政府官员对此颇有微词:“这只能使得三地人才向北京单向聚集,对津冀的发展非常不利。这是北京追求单方利益的表现,而非实现三地互赢。”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窘况,一个原因是京津冀地区缺少层级较高的政府机构协调三地利益。
      
资料显示,京津冀地区目前最正式的合作机制是1986年成立的、现拥有32个成员市的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
      
2004年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最后达成加强区域合作的“廊坊共识”;2004年6月26日,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在廊坊举行,会议达成《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但总体来看,京津冀地区合作层次主要表现在定期举办的会议和比较小的项目合作上,区域一体化鼓励政策力度较低,跨省、市的区域合作项目很少,整体经济合作层次低、规模小,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大。
      
多名京津冀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建议,从政策层面应该成立由中央高层统筹的协调机构,类似于欧盟委员会的跨地区委员会——“京津冀区域委员会”。
      
“从执行层面来看,应成立由三地发改委部门组成的机构,真正坐下来洽谈产业协调项目,制定三地产业发展规划,这才是三地一体化的真正开端。”河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助理马建章说。
      
目前,根据本报记者了解尚未成立一个组织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除产业协调之外,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被寄望于该组织。“唐山到天津、北京到廊坊还有很多断头路,亟需实现对接。”马建章说。

上一页[1]  [2]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