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城市主题文化 > 城市主题文化--特色城市建设 > 正文
用主题文化理论推动城市特色文化建设
  时间:2009-9-24      来源: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    编辑:admin【字体: 】【收藏】【关闭
  

  1995年底,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及人类住区规划署(简称“人居署”)秘书长沃利•恩道(Wally Ndow)在为《城市化的世界》一书作序时,忧心忡忡地指出:“在我们即将迈入新的千年之际,世界真正处在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城市化既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之所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凶兆。所以,未来会怎样就取决于我们当今的所作所为。”

  建设部汪光焘部长在第二届城市文化国际论坛上指出:“改革开放后将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然而这种动力处理不好就成历史底蕴的破坏力,动力变成破坏力是把文化背景破坏了,把象征文化底蕴的东西破坏了。”

  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第二届城市文化国际论坛上指出:“全球化正在发挥着强势文化‘推土机’的功能,从而使多元的文化世界面临被‘推平’的危机‘千城一面’、‘风格雷同’的城、镇正在发展中国家泛滥成灾。

  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因为盲目追随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之道”,使众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能源浪费、资源枯竭、物种消亡、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困境。”

  国家文物局单霁翔局长在第二届城市文化国际论坛上指出:“一些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布局生动、充满人性的城市文化形象。不少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为了气势而不顾城市环境,把高层、超高层建筑当作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建筑体量追求高容积率而破坏了原有的城市尺度和轮廓线,寄希望与城市在短时间内能拥有更多“新、奇、怪”的建筑以迅速改变城市的形象。而大量新建筑不是增强而是削弱了城市的文化身分和特征,使城市景观变得生硬、浅薄和单调。”

  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在第二届城市文化国际论坛上指出:“城市文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城市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得舒适、便利和机会,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扰和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家园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记忆消失、面貌趋同、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城市的发展不断地满足并刺激着人们的物质需求,而精神上、心理上的慰籍和憧憬却在不同程度地失落。人们在为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兴奋的同时,困扰和疑虑也在悄然滋生。

  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空间?我们究竟在追求怎样的生活?当人们试图以全新的、理性的眼光审视扑朔迷离的城市形态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文化的视角。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定历史、一定地域、一定人类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愿望的反映,同时,又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城市文化问题,可以说是当代备受关注的世界性话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化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困惑和无助的另一种风景。在我们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可以说是发展与困惑同在,机遇与挫折共存,传统与现代博弈,创新与落后相争。然而,当我们今天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文化一体化,如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迷失方向,在光怪陆离的城市化发展中寻找到城市发展的真谛和坐标,在城市化不被模式化吞噬过程中去努力张扬城市的个性和特色文化,我们不得不去认真研究城市理论的新学科和新方法。

  作为任何一位对城市有责任感和有情感的人,都不能容忍城市发展、规划、建设被杂乱无序的堆放,被当作一般的事件那样毫无关联的罗列。我们更不能容忍城市特色危机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我们城市的个性,城市灵魂像个无厘头的口号想怎么叫喊就怎么叫喊,城市品牌像个标语想怎么张贴就怎么张贴,城市核心竞争力像个外来星球的概念想怎么解读就怎么解读,这不能不说是城市研究和实践中的巨大悲哀。

  上个世纪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就撰写了《城市文化》(被西方誉为区域城市规划的圣经)一书,并精辟地指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了。”而在我们城市化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多少人把它作为圣经来解读呢?缺少了对城市文化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我们就失去了对城市发展、规划、建设的逻辑性和历史必然性的基本关注,失去了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基本的判断和把握。因此,我们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浮浅认识和茫然不知所从,正是我们缺少一门创新的城市理论学科所造成的。


[1]  [2]  [3]   下一页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特色城市建设
   城市主题文化
    名牌城市建设
    城市批判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