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读书频道 > 精品书屋--读书频道 > 正文
张泽群 叩问城市文化灵魂
  时间:2009-5-4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编辑:Gibbs【字体: 】【收藏】【关闭
主持人出书或者名人出书,屡见不鲜,大多的题材也不外乎是写自己,写生活。所以在采访张泽群之前,以为他要写的也许是主持的历程,或者是这些年的生活心得,再要不就是随笔杂文之类,准备采访提纲时,一查资料,发现我将见到的竟是一本探讨城市文化的“科研”书——《城市灵魂》,电视主持人张泽群谈论城市文化。这让人很吃惊:这么大而艰深的课题,该以怎样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社会需要形成人的聚集地,形成人的性格以及城市定位。


向张泽群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做“城市”这一大版块的文化版面的记者。他很高兴:那我们今天说的东西还挺对位。然后他又说:你想过没有,其实你说自己是文化记者,可你接触到的戏剧、展览、图书等等等等,其实都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符号,这是文化组成的最小的细胞——并不是广义上的城市文化。

这样的开场白,太有特点——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也把话题打开得足够广大,让人有更进一步的欲望去探讨这样艰深的话题。


写这书的初衷其实是张泽群做研究生的毕业课题。而选择这样的课题,太具有勇气和冒险精神——这是学术界一直在关注却一直没有任何解决方式的尴尬领域。2001年,张泽群拜冯骥才为师,在天津大学读研究生。2003年,开始准备这个“城市文化”的选题。作为导师的冯骥才这样评价这个特殊的学生:做教师的幸运是能遇到极具悟性的学生,同时他又勤奋,有清晰的分析力和逻辑化的能力,思维和视野都不设边栏……


正因为如此,张泽群用自己特殊的视角和悟性,做了一场很“轰轰烈烈”的研究。说轰轰烈烈可能他并不认同,但是其实此事的意义,已经足够轰轰烈烈。


从成因到表象,书里都有阐述,而且对话与思考并行,看着有交流的快感而并不感觉疲惫——写一本这样的学术著作,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


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运用得好坏


做这个研究其实是个机缘,这个机缘逼你去想,而且要想出一个结果。


很多人说现在的城市都没有文化,很多人把一些大城市称为文化沙漠。那究竟这些城市到底有没有文化存在?它的存在有什么样的特征?“就像有的地区发展了经济,却丧失了环境一样,也许过几年会发现我们发展了城市,却缺失了文化。”


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得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城市呢?张泽群举了一个例子:你去看自己的户口本,上面写的应该是“非农业人口”,而不是“城市人口”。城市的定义竟然是这样的:非农业人口的非农业生活方式的聚居地。


城市,只是区别于农业人口而言。所以一个城市人想问题的方式方法,决定了城市的文化。张泽群说城市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运用得好坏。“我们曾经有世界上最伟大的农业文明,这是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文明,统治者运用得好,就会形成灿烂的文化。”


“其实政治家对一个时代的发展方向,太清楚了。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补很多课。比如全面小康,发展城市硬件家庭硬件——这些东西都具备了以后,我们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要求也就随之而来了。”现在是到了我们该意识到把文化加载到城市的时候了,张泽群正是走在前头的一个。


城市新文化运动必将到来


城市人的根本原则就是利益原则,你不拿出来凭什么要?!


“小时候我很怕搬家,搬一回家就失去一拨小伙伴,要适应很长时间。可是从现在的居住状态来看:你买一个新的商品房,不知道将来的邻居是谁,也无法预知你的社会关系发生什么变化——变一次居所,就会变一种生活,让你很不确定。”这段浅显通俗的话,道出了目前城市文化建设中最大的弊端和问题,这是否对城市文化建设是一种破坏和忽视?


以建筑为主体的城市,让所有城市都长得像兄弟姐妹,没有了独特的气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从一个大城市到另一个大城市,相似的商场,雷同的建筑,百样均一的商品,有的时候你甚至不会觉得这是另外一个城市。这就是问题所在。


张泽群说自己在大学里开讲座,给大学生们讲城市文化,讲即将到来的“城市新文化运动”——从前我们没有意识去营造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不知道什么才算真正的城市文化,现在是到该说该做的时候了。很多人都听得醍醐灌顶——这样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打开了一扇门,而门外有一条虽然可能并不平坦却方向明确的道路。


他笑言这本书是在“放火”——烧一片荒原,是为了新绿的萌芽。


后 记


整个采访倒像是一场聊天,有难得的愉快。愉快之余,又不免担心:谈话之中他给我的信息量极大,可摘可取之处太多。我并没有避讳自己对这个课题的不熟悉:毕竟此类研究是太前瞻的东西,在学术界都是一个尴尬所在,若此时非强撑自己的面目说我已经吃透了你话里书中所有的精髓,那简直就是授人以柄,招来笑骂。坦言怕力不从心导致浮光掠影,张泽群倒是非常善解人意地支了一招:并不一定要完全都写书本身,写聊天本身的感觉,这种捕捉对女记者来说,是件相对容易的事。就这一句话,便让人参透采访的灵魂要义,这和他的课题研究,竟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了。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最 新 图 书
   读城 · 热点资讯
    城 市 名 家
    精 品 书 屋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