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百位市长网上谈-城市畅谈 > 正文
塑造城市特色 推动科学发展
  时间:2009-3-17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tim【字体: 】【收藏】【关闭
塑造城市特色是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特色是城市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现代风情、精神文化、建筑风格、经济发展等诸多要素的综合表征。城市有特色才有魅力。受到众人青睐的城市,大都是个性鲜明、别具一格的城市。城市有特色才有品质。因为只有城市的各个要素都达到很高水平,才能凝聚为城市特色。城市有特色才有凝聚力。有特色的城市,大都比较好地坚持了以人为本理念,使广大市民对城市有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城市有特色才有活力。有特色的城市必然是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陕西省西安市是千年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科教实力较强;又是内陆西部城市,经济实力不强。据此,我们把西安城市特色概括为三句话: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把西安的发展目标定为: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把西安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按照这个总体构想,我们着力从六个方面塑造和体现西安城市特色。

  在城市空间布局上体现特色。合理继承和发扬隋唐以来的城市格局,形成具有中国都市传统的“九宫格局”。在干道的交叉点和起终点规划建设城市广场,构成城市景观节点和景观轴线体系。在主城区外围规划建设的新城区,其空间布局也以棋盘路网为特色,以保持城市空间布局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处理城市空间布局与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的关系上,变传统的产业园区为特色鲜明的城市主题组团,在保持中心城区古都风貌的基础上,在西南郊重点建设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高新区组团,在北郊重点建设以装备制造为特色的经开区组团,在南郊重点建设以盛唐文化为特色的曲江新区组团,在东郊重点建设以生态环保为特色的浐灞生态组团。


  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上体现特色。西安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需要保护,不能大拆大建;而要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需要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为了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我们实行“新老分治”的分区建设方针,注重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老城区以保护为主,在基础设施现代化、生活质量逐步改善的前提下凸显古城风貌;新城区为居住、经济发展提供空间,同时以扩大城市绿地、保护大遗址凸显现代城市形态。老城区和新城区在功能和建筑风格上有很大不同,但又以历史文脉为内在联系,形成新老和谐共生的城市特色。


  在文化上体现特色。城市是文化的结晶,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们采用“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理念,把“东方神韵”作为西安的文化定位,大力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并通过文化政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立法和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实现西安文化复兴。积极保护灿烂的历史文化,大力弘扬丰富的近代革命文化,加快发展先进的现代文化,不断繁荣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并努力使隐性文化显性化,让过去在地下、在书本里的文化走上来、走出来、活起来,成为可视、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品。


  在建筑风格上体现特色。西安存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物,其风格有古典也有现代,如果在规划上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导致城市风貌杂乱无章。我们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规定了建筑风格分区控制的方法,根据不同地段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当代建筑的文化内涵,引导建筑风格的取向。在风格分区的基础上,对于特定的大型公共建筑、城市节点和特定的城市地段,不但精选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而且对其周边环境也进行高质量的设计,严把风格特色关,保持群体和谐。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体现特色。西安的生态环境建设,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建设:保护秦岭北麓山地和渭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建设浐河灞河流域生态区;以山、林、塬为骨架,以主要河流、交通廊道沿线绿色通道为脉络,以风景名胜、大遗址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形成“三环、八带、十廊道”点线面相结合的绿色主框架,逐步恢复“八水绕长安”的盛景,延续和发展先人留下的人文生态景观,充分发挥“秀美山水养长安”的优势,突出生态环境建设的人文化与地域化特色。


  在产业发展上体现特色。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根据城市实际选准特色产业,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产业选准了,城市特色就能得到保持,富有生机。我们从西安实际和经济发展规律出发,确定了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旅游、现代服务和文化产业五大主导产业。这五大产业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节能减排;又是西安的特色产业和重要的增长点。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