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百位市长网上谈-城市畅谈 > 正文
宁波市市长毛光烈:文化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时间:2009-3-17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网    编辑:tim【字体: 】【收藏】【关闭

  前不久,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获国务院批复,城市性质明确为: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又充满现代活力的沿海港口城市。7000多年前,先民们开始在这里辛勤耕作,孕育了古老的河姆渡文明。唐代正式设州筑城,距今已有118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宁波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贸易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迄今留下了以天一阁藏书楼为代表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一代又一代的宁波籍文人学者以自己独有的思考成果,不仅开创了“四明学派”“浙东史学派”等学术奇观,而且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在建设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构筑大都市、繁荣大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市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44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6.5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4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10元;宁波港货物吞吐量2.7亿吨,连续5年排名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世界港口第五。宁波正日益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

  就在刚刚开幕的“2006甬港经济合作论坛”上,宁波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重要议题,显然,宁波希望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更多地关注文化创意产业。

  那么,孕育了古老的河姆渡文明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宁波,其文化创意产业有何特色,未来又将如何发展?论坛开幕式结束后,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宁波市市长毛光烈。

  《文化产业周刊》:9月19日至22日,宁波市政府和香港贸易发展局联合在宁波组织举办了“2006甬港经济合作论坛”。据悉,根据您的提议,首次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重要内容,并设立分论坛加以研讨,可见宁波市政府对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那么,宁波为何要举办这次文化创意产业论坛呢?

  毛光烈:首先要说明的是,自2002年起,甬港经济合作论坛每年一次,轮流在宁波和香港两地举行,今年是第五届,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成为甬港两地携手共商发展大计、齐心促进共同繁荣的有效交流平台,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次甬港经济合作论坛以“优化增长方式,共创两地繁荣”为主题,并通过举办甬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专题研讨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创新,丰富了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的内涵,提升了甬港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表现形态。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是一个世界性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城市竞争的一个新特点。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措施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针对宁波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提升、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功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的阶段性特点,我们认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加强知识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做强做优临港工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有利于推进宁波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提升宁波城市的经济发展软实力、增强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希望通过举行本次论坛,让全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顶级专家在宁波传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理念,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并推动宁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们要通过这次论坛,积极借鉴香港和内地其他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积极推进甬港两地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文化产业周刊》: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经济发展取得骄人业绩,那么,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情况吗?

  毛光烈:近年来,宁波的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招商,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推进从“宁波制造”到“宁波创造”的转变。

  根据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要求,我市及时制定了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一手抓文化事业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一大批原有的城乡文化设施得到了完善,宁波大剧院、宁波音乐厅等一批新的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三江文化长廊”建设已初具规模;通过举办宁波国际服装节、中国开渔节、中国徐霞客开游节等大型会展节庆活动和农民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文化展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实践“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现代理念;推进精品创作,通过文化艺术院团改革,转变观念、整合资源、激活机制、潜心创作,一批优秀文化艺术作品脱颖而出,为宁波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甬剧《典妻》荣获第十一届文华大奖。尤其可喜的是,随着科技创新体系、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科技推广的知识型服务组织机构不断诞生,工业设计机构大批涌现,国内一流的创新专家不断在宁波集聚,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层次的提升;以现代传媒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包装装潢印刷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90.8亿元,占全市GDP的3.6%。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以年均20%的增幅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我们深深感到,文化的确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前宁波的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宁波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必须在弘扬历史文化内涵的同时切实做好当代文化的文章,在打造城市发展硬实力的同时要更多地注重提升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必须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确立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加强城市的研发园区、创新服务基地的规划和建设,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包括知识产业的发展环境,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服务,使文化产业成为宁波发展的主导产业。

  《文化产业周刊》: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宁波又将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毛光烈:最近中央颁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我们正在认真组织学习,并就贯彻落实开展多层次的专题研究。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服务科教创新体系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人才队伍等方面暂时都不涉及了。在此重点谈一下关于宁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基本想法:

  一、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从城市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的高度认真谋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工作。

  二、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发挥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占有少、经济效益高的优势,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融入到建设

创新型城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去。以推进知识型、生产服务型创意产业为重点,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相结合,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汲取营养,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在促进创意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与推进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做好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门类的发展规划。根据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与城市的功能定位,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门类,认真做好数字内容产业、创新服务业、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印刷复制业等规划,以项目为纽带,促进资本、产权、人才、信息、创意、技术等文化产业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合理有效的市场配置,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

  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加强和改进服务,鼓励吸引市内外的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在宁波创业落户;政策扶持向创意、创新、创业方面倾斜,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文化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积极引导企业着力提高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的能力和水平,从单纯依赖数量、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大力提高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鼓励和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优势企业集群。

  五、发展楼宇经济,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在城区楼宇经济的发展中,要着力引进、培育文化创意群体。要积极营造有利于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创意、技艺、技术的氛围。根据宁波的城市功能和产业特点,要重点引进和培育广播影视、动漫、传媒、视觉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同时,要大力营造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产业氛围,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推进宁波传统加工、制造业结构调整、产业提升的重要催化剂,从而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六、积极构建区域性文化产品物流中心。按照“政府扶持、民营投资、市场运作,利用两种资源、面向两个市场”的思路,重点扶持民营投资,积极建设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现代文化产品和服务物流中心,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环境。

  七、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要认真研究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以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出发点,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引导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以政府采购、补贴的方式,在农村深入开展“万场电影千场戏”进农村等活动,在城市继续完善“高雅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的活动机制,向社会提供低价或免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八、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思路,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把好资质、资金、产品等准入关。要努力营造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统一高效、覆盖全市的文化市场动态管理网络和应急快速反应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和非法经营活动,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地区和重大案件的查办督办,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页面功能:【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