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文化交流 > 城市研讨 > 正文
文化交流:和谐城市的必由之路
  时间:2009-1-8      来源:    编辑:平川【字体: 】【收藏】【关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流动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向发达城市聚拢,成为“旅居”发达城市的过客。新城市移民的到来,充实了城市的劳动力,提高了城市原有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不可忽视的是,伴随着新移民进城的还有新移民
所代表的文化。新文化的加入,使得原本单一的城市文化变得丰富多彩,但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矛盾也随之浮现。如何既尊重城市文化多元化,同时又保持社会融合、促进城市繁荣发展,是城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于群体和阶层的和谐,而其基础又在于多元文化的和谐。因此,在城市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维护群体和阶层的多样性及其文化的多元化,促进各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文化是人们身份认同的核心。在城市中,每个群体和阶层都有文化表达的权利和机会,政府应当保障他们的这种权利,尊重他们的文化选择和维护他们公平表达其文化的机会。所以,不应当把追求文化的同一性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特别是不应当用主流群体和阶层的文化来统一和同化其他文化。追求同一性的后果,往往造成不同群体和阶层身份的迷失乃至心理的混乱,而这种结果与和谐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因为尊重、保持、维护多元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全体民众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消除社会阶层的紧张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对于城市和谐社会的构建,多元文化和谐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文化的和谐促进了社会和谐,它将使各群体和阶层在城市中强化自己的身份认同,对所在城市情感的生成和培育至关重要;另外,不同群体和阶层的文化和谐,能为城市注入创新的动力,因为民众和城市的创意正是在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相互交流、碰撞中产生的,单一的城市文化,将使民众和城市的创意丧失殆尽。


在城市,建筑物结构的“向上提升”快于住户人际关系的“向外扩展”,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邻里之间隔阂的加大,偌大一栋楼,即使门对门,也老死不相往来;社区之间高墙森严,没有任何的交集。面对这种日益严重的社会排斥,许多城市在维护文化多样性,扩大民众的文化选择,促进民众广泛参与文化生活,特别是重视妇女、儿童、残障人士、老年人的文化权益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为此,城市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免费开放,为城市的不同群体和阶层参与文化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


尊重文化多元化和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要使城市变得更人性化,就必须在此基础上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是文化融合、社会和谐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城市的发展已经累积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细腻的治理手段,因此,在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这一点上,城市可以大有作为。


首先,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文化。城市可以在社区开展全方位的文化活动,通过与社区、私人企业合作,推广艺术项目,将艺术、文化、设计、商业和技术等与这些社区发展规划相结合,让文化艺术走进社区,走向民众,最大限度地释放个人的创造才能和热情,使文化与生活在社区得到完美结合。一方面培育了民众的文化素养,挖掘了民众的创意潜力;另一方面,也培育了民众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懂得尊重其他文化,懂得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内在价值。


其次,艺术无边疆,文化可交流。民众藉由文化创意,在社区这个各群体和阶层彼此互动的舞台中交流,而文化,也在交流、沟通中走向新的融合。文化来源于庶民也服务于庶民,城市的文化之美,更是深藏于庶民之中的。城市的文化演出团体,有着为在公园里、太庙前、榕树下买不起票的市民和弱势群体演出的义务,“文化就在巷子里”;而不同群体和阶层独特的文化,也可以到城市最现代的中心广场去演出,让“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得以互动。


再次,民众藉由参与文化生活,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彼此产生了对所处城市和所属文化的认同。同时,由于多元文化的交流充分考虑到了不同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兴趣和利益,城市所推行的各种文化政策和社会治理措施也将更容易被民众理解和接受,为和谐城市的推进夯实基础。


当然,尊重和维护多元文化并不是要容忍与现代社会不相容的陋习,否则这将与和谐社会的宗旨和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初衷相违背。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浏览:】【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