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建筑规划 > 城市规划 > 正文
重拾被遗忘的时光——南京明城墙改造概念设计
  时间:2009-1-7      来源::《建筑与文化》2008年第10期    编辑:admin【字体: 】【收藏】【关闭
         (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孙中山《建国方略》

    翻阅南京的城市建设史,自从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依山就势,在玄武湖之南,修筑都城时起,历经南朝,直至朱元璋定都应天,一直延续到国民政府,2000余年的历史,南京的城市形象,一直被以这样的文字来描述:钟阜龙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除去作为都城条件的考量,仅以城市而言,南京山水城林相融的条件,是得到所有人认可的。     南京的主城区,以鼓楼为起点,往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就是玄武湖,从玄武湖向东,就是紫金山。城区,湖水和山林,基本以从西向东的序列展开,构成了城市景观的近景、中景和远景。更为可贵的是,玄武湖和紫金山两者深深的嵌入南京的城市之中,与城市的心脏部位紧密相连,这种条件在全国都极为罕见。所以说,南京是一个是典型的江南山水生态城市。     同时南京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一条37公里的明代城墙环绕在它的四周。丘陵的地形地貌赋予了它的形态,都城的防御要求决定了它的功能,于是南京的城墙因地制宜,蜿蜒曲折,将这个城市包裹其中。南京的城墙留存至今,足够引以为傲。作为历史的遗存,它承载了南京的城市记忆,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象征。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个特有的问题。     在37公里城墙的范围之内,有其中的一段紧临玄武湖与紫金山,城墙的封闭形象对南京的生态山水城市的格局是一个严重的障碍。首先,城墙阻滞了玄武湖和紫金山产生的负氧离子,使之无法跟随东南季风进入城市;其次,现代生活被城墙打断,人们无法自由地、全方位地、大范围地接近玄武湖,休闲娱乐生活受到了限制;最后,文化、商业、旅游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活动,也由于这道城墙受到大大的减弱。因此,可以说,至少在这一段城墙的范围内,南京作为历史城市和山水城市的统一关系,在这里被割裂——历史的故旧依然经历风吹雨打,千年不变;可是自然的山水却杳无声息,悄然隐没了。诚然,37公里的周长的明代城墙是极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也正因为如此,在不同的区段,不同的位置,就应该采取不同的保护策略。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评估,对它的现状和结构,结合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等因素,从整个城市的角度进行判断,再提出对不同区段的保护措施,才是明智之举。

    01 城市:层级的叠合

    以玄武湖西南侧,自太平门始,至神策门终的这一段城墙为例,这段城墙呈近似于“L”型的分布。其东西向的区段,周边分布着九华山、鸡鸣寺、北极阁和鼓楼等自然景观和历史古迹,生态环境尚可。而南北向的区段,西侧250米之内,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动脉——中央路。中央路建于国民政府时期,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拥有极高的建筑密度和繁忙的交通。虽然这里距离玄武湖并不遥远,但是由于城墙的遮挡,人们在快速的城市生活节奏中,丝毫感觉不到自然气息和生态环境的存在。

    对此段区域进行分析,从中不难发现,其实南京城市的缩影就蕴含在这当中。沿街高耸的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密布其间的各个时期完成的建筑,构成的是现代南京的都市景观;南北向延伸的明代城墙,是古代南京的历史记忆;远处玄武湖和紫金山构成的水天一色的轮廓线,是山水南京最显著的特征。    

    这部分城市之中,道路——城墙——湖岸几乎平行,同时自西向东存在着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中央路是交通网,沿街高层建筑形成了他的第一印象,其后大量的建筑填满公路和城墙之间,是已经建成的区域。城墙东侧,有一片狭长的绿地和环玄武湖的公路。这里就到达了玄武湖畔,向东远眺,紫金山映入眼帘。    

    这种相互平行的层级关系构成了改造思路的依据。首先要对城市建筑朝着城墙方向的蔓延和渗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留重要的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拆除部分次要的建筑,在城墙的西侧留出80米的城墙保护带,准备植入新的景观和功能。并同时对城墙进行整修和处理,改变其对两边的阻隔关系。随后,对东侧的环湖路和现有绿化作重新的规划设计,形成一道绿色景观生态走廊。    

    这样,从城墙保护带到湖畔的这160米左右的距离,形成了沿湖的开敞公共空间,面向整个城市,各种文化休闲设施的逐步引入,依托城墙的历史价值,玄武湖和紫金山的生态环境资源,就能够彻底改变这一区域的总体风貌和社会功用。    

    沿湖生态走廊——明代城墙——80米城墙保护带——已建成区域——沿街高层建筑,形成了新的层级系统,将城市空间切片。紫金山疏朗的清风裹挟玄武湖氤氲的水气,和着六朝流韵徐徐而来,穿透这些弥散在空气中的层层丝网——他们被容纳,被滞留,被疏导,被宣泻,慢慢的渗透,将自然的气息汇入到现代都市的匆忙变奏中去。    

    此时此刻,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打开城墙封闭的界面,让这种穿透得以实现呢?

    02 城墙:透明的界面

    设想把城墙看作透明,或者赋予城墙的立面一种全新的构图。采取的方式就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保留了城墙的形象、技术、材料、质感、天际线,同时又使得城墙内外玄武湖内外的关系得到大大的改善,通透性、便捷性、开放性、包容性兼备,让山水和城市生活彻底融为一体。

    对地块本身及周边环境作出分析,调查已经具有的功能,得出结论,这里包括地铁站、地下隧道出入口等交通换乘枢纽;也有超市、商场、宾馆这样的营业场所;同时存在着大量的居住区;还有一些依托现有城墙而建造的城市公园。这些区域都将集聚大量的人流,因此,可以预想,城墙两侧的开敞空间会直接与这些活动发生联系。另一方面,地块内部自身也会被引进新的公共功能,人的活动将会进入这里。所以,通过对这些区域的确定,就可以对需要打开的城墙区段作出选择。

 

    被选取的要求打开的城墙区段,会对其进行现状的调查和研究,然后作出处理。利用帆拱作为新的承重结构,相应的在正立面上就拥有了一排水平排列的柱子和拱券,形成新的构图主题。正立面的横向宽度和城墙的厚度是同时存在的限定因素,组成了一个水平、垂直和纵深方向都有厚度的空间界面。依据城墙的正面和窄边拉伸帆拱的比例,划分边界,确定具体体量。为了弥补城墙内部光线不足,打开城墙的顶面,令其内部获得自然采光。最后,照原样整修外表皮,让墙体得以保留原有历史遗迹的材料、质感和形象。

    城墙因为这种处理方式获得了奇特的形象。这套体系,由城墙砖、柱廊和拱券共同组成,却在其中包裹了光线。城墙的形态依旧存在,同时又变得透明。新的体系构成新的界面,不光可以被视线直接穿透,人也可以在两侧自由的穿行。城市系统、服务系统、景观系统,因为城墙的开放式界面,合为一体。不同的系统和层次在这里交叠并互相穿插渗透,城内与城外的空间相互反驳,城市与自然的气氛彼此融合,这种复杂的交织状态以城墙为中心,导致了一个功能综合体的出现。这样,先前提到的南京城市存在的三层界面——现代的都市景观,古城的历史记忆和水天相接的轮廓线,彼此之间的迭合关系就明晰的表露出来了。现代文明的都市生活,开始和古代留存下来的城墙融合在一起。

    03 区域:历史的在场

    城墙打开之后,随之而来的变化接踵而来。依照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进行改造,沿城墙的西侧修筑一条新的环湖大道。这条道路与中央路相平行,也和环湖路平行,贯穿地段两端,是一条休闲、散步、小型机动车、旅游车、自行车通行的景观生态廊道。然后从中央路一侧打开缺口,向城墙一侧延伸出几条宽阔的景观大道,将城市中心和湖滨景观带联结。这样形成的纵横交错的交通体系,它的尽端,是处理过的城墙,城墙两侧是绿化景观带,沿湖岸线舒展。城墙从此变成了纽带,它一边把玄武湖和紫金山的湖光山色引入城市,一边也把摇曳多姿的都市生活拓展到了城墙脚下,将两者串连。中央路,城墙,湖岸线,这种南北贯穿平行关系,构成的自西向东的层层递进,已经存在多年。而刚刚设置的道路,是城市路网朝向玄武湖畔,沿着东西方向的渗透,也延续了本身固有的城市肌理。不经意间,这里出现一套隐含的格网,整个区域被分割成若干个地块,一套全新的功能体系可以在此建立。文化、商业、休闲、旅游设施能够依照不同的主题顺次排列——展示历史文化的博物馆,表现金陵旧事的主题园,甚至于商业,餐饮,酒吧,咖啡馆,现代娱乐项目——都可在此,一道与城墙对话,既具有文化含义,又存在商业价值。

    同时,这一区段的生态环境,历史沉淀,等等要素,也赋予了这里与现有其他商业设施全然不同的气质。南京1912这样的时尚消费场所,民国风情街,披上历史文化的外衣之后,似乎也并没有人太在意它的斧凿痕迹;新街口作为现代都市发展的必然产物,纯粹人为重造的商业中心,已是南京最繁华的城市区段;而夫子庙,能够合地方特征、历史含义、城市发展、休闲旅游为一体,十里秦淮就成了南京最重要的城市名片。

    现在通过设计,在城市肌理之间衍生出来这一套新体系,充分挖掘了城墙、玄武湖和紫金山巨大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所蕴藏的潜在价值在这里迸发。它不同于1912,因为其间承载的历史并非人力所能重造;它不同于新街口,玄武湖和紫金山能够存在于城市之间,只能是造化所独有的天工;它不同于夫子庙,这种水天一色,纵横开阖的笔墨,又岂是天地间随处可见的点染?就如同玄武湖与明城墙在南京的地位一样,它的独特位置早就注定了,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更甚至于,是否可以认为,当南京城、玄武湖、紫金山在此排列,城墙沿着湖岸在此延伸,过去的故事在它刚刚开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暗藏了这样的方式。一种全新的状态——对自然的向往,对历史的珍重,对舒适生活的憧憬——在这些东西的环绕下,早就掩埋在这个城市的精神之中了呢?

    04 场景:记忆的重现

    这种精神的稀释,需要多少的时间和风霜来经手。于是在此,不禁要问,从城市设计到历史遗产的改造设计,再从景观设计到文化产业的业态设计,这一系列操作所产生的结果,究竟是怎样的—— 是改造了一个地区的环境,让被人们忽略了的自然风景能够显露出来;还是提出了一种生活模式,对周遭的资源作出更合理的配置;或者是回忆了一段历史,让这些弥足珍贵的痕迹得到更好的保留?也许,只有当湖岸的旖旎风光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悠然自得的漫步在城墙脚下的那一刻,一切都亲临其中的时候,才会去想,其实这些事情是否本就应该理所当然。就在这里,现代生活的片段,以湖光山色为背景,迭合在一起,历史留下的城墙,在目光的穿透与进退之中,向前绵延,就好像电影胶片一般,拼合起时空的裂缝,制作出理想中的场景。这时,才会发现,这画面不过是被重新提起,或者说被再次找到,之前只是一直深藏在那些丢失已久的脚本之中。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浏览:】【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