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城市规划 | 旅游文化 | 节庆会展 | 饮食文化 | 礼仪习俗 | 文化遗产 |文化艺术 | 城市人物 | 城市形象 | 文化交流 | 文化产业
·2023第五届中国·银川·北京君百和科技发展集团有·金旺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荣·运用萨提亚模式提升角色胜
  中国城市文化网首页 > 节庆会展 > 节庆研究 > 正文
节庆·共有精神家园·和谐社会
  时间:2008-12-19  10:38:29    来源:    编辑:admin【字体: 】【收藏】【关闭
和谐社会作为一个社会理想,之所以符合历史潮流,是因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始终是人类文化的核心。已故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中国人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中国人关心人与人之间如何共处的问题。”

和谐社会是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和谐相处首先要文化认同。精神有了安顿才能实现和谐。文化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思想,而思想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价值取向,一个方面是思维方式。人是“文化的动物”,意味着人类不是简单地生产和消费物资,还得有精神文化生活。“和”古代写作“龢”,右边是“龠”,乐器;右边是“禾”,谷类植物。也就是说,有饭吃,还得有音乐听,也就是有文化就能“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认为,有文化的人尽管在学术上有分歧,可在人际关系上是和谐的。

物质是外在的,文化是内在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概括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在文明的范畴中,政治和经济只是它的表面现象,而文化才是文明的血液、精髓和核心。有了文化,精神境界提高了,就是物质条件相对差一点,也会感到充实。家庭关系亲密、人际关系和谐了,心情也就会舒畅了。没有文化,人的心灵就会蒙上尘土,智慧就会枯竭,这个世界就会暗淡无光,社会就会杂乱无章。

但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的和谐不能称之为社会的和谐,因为社会是众多人的世界,是个集体。只有社会作为一个集体对同一文化精神和道德品格予以认同时,就有了共同的精神家园,和谐社会才成为可能。节庆正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最为合适的载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为“文化空间”的节庆,可以容纳多种社会功能。首先,在日复一日的循规蹈矩的时序渐进中,突然安排了一个“插曲”,变乱了生活的节奏,从而丰富了生活内容,调整了人的心理。而这个“插曲”不是个体而是由集体完成的,是大众约定俗成的生活庆典。年年逢到这种日子,人们就自发地庆祝——自娱自乐、合家欢乐、普天同庆。如果仅是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行为,那就不能称为节日了。只有当千万人在同一时间做出同样的行为、关注同一件事情,才称得上过节。世上本无节日,节日是人创造出来的。人在创造节日的过程中,就已经赋予了人文关照。节日无疑具有大众娱乐,甚至令人精神解放、狂欢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蕴含了文明或某个文化圈对历史与价值的特殊理解,并且成为维系文明与文化圈的历史和价值同一性的重要手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节日具有了深层次的文化功能,可以凝聚集体的价值认同,传递民族文化的基因。

与西方的传统节日注重热闹、狂欢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的节日里更注重亲情和友谊的表达,注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长者的孝敬,因而对于家庭稳固、调节身心、舒缓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天是端午节。端午是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中华儿女都承认自己是龙的传人。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佩香囊,它传递的是爱国主义的情怀和崇正辟邪、防疫驱病的理念。拿更早些时候的清明来说,在所有传统节日中“一枝独秀”,风光得很。无须国家支持,无须商家炒作,年年岁岁,一至清明,千军万马去扫墓祭祖,还要带上儿孙辈,诉说家史。许多远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尽管已经过上了黄油加面包的生活,自己不能赶来,也要委托亲戚朋友献上一瓣心香。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祭祖就已成为与通过武力手段平定天下同等重要的“国之大事”。之所以成为国之大事,我想是因为清明节所蕴涵的文化意义:“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祭祖扫墓,是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表现。不忘过去,是为了珍惜现在,仰望未来。先哲说,最危险的人群就是那些断离了自己文化根源的人。根深才能叶茂。人和社会也是如此,唯有深厚的历史根基方可以巩固我们自己;唯有仰望先人,才能知道“我是谁”。孝,始于事亲。古人曰:百善孝为先。儒家将“孝”确立为“仁”的根本。而“孝”又与爱国相联系。“人臣孝,则事君忠。”清明节既是一个追忆和祭奠先人的肃穆日子,又是人们踏青游玩、享受融融春光的日子。一卷《清明上河图》以春寒料峭、踏青归来为起端的全部活动,是人类融入自然、热爱生活的欢快情绪表达,而非招魂亡灵的凄凄惨惨。逝者和生者,哀伤与欢乐,一对人世间的悖论,在清明节里友好地相处,充分反映了中国人豁达的生死观。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有4个特点,一是在世代之间联系的认识上。一个人不觉得自己多么得要,要紧的是光宗耀祖,是传宗接代,养育出色的孩子。二是把不同东西凝合在一起,相信“和能生物,同则不继”。三是设身处地,推已及人。四是倡导以德服人,反对以力压人。这些是切切实实发生在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里的真情实事,是从中国悠久文化培养出来的精髓。显而易见,上述中的一、二两大特点正是清明节的深邃文化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5000余个现代节庆中,汉南玉米文化节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泥土气息脱颖而出。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判断,无不受到由其创造的文化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任何一个外在物,也就无不打上了人类文化的印痕。“文变染乎世情”。社会发展了,对事物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

玉米,在我国上层文化系统中地位低下,俗称粗粮。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农民、贫民的主要食粮,它作为主食使用时是贫穷的象征。但玉米并没有停留在过去,而是在创造历史。改革开放之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随之进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玉米翻身了,成了绿色食品的代码,富裕人钟爱的健康食品。不但如此,而且还办起了以其命名的文化节。

汉南玉米节的开幕式暨文艺演出中,农民、农事、农产品唱了主角。生吃甜玉米、捉鳝鱼、串辣椒、吃西瓜等4项比赛,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农民日常的农事和生活,加上参赛者全都是农民,自始至终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们并没有高价聘请影视明星为形象大使,而是由3个农村姑娘通过才艺比赛来角逐这一荣誉,评委也是农民,而他们投票用的“票”是一个个棒子,真是令人叫绝。这样一种与日常生活和劳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怎能不叫人喜欢!

汉南甜玉米节还十分重视家庭的和睦。生吃甜玉米是以三人一组的小家庭为参赛单位,吃西瓜是夫妻二人作为参赛单位。比赛中能否胜出,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小家庭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合作。

在中国文化中,家具有一种特殊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国家,国与家密不可分。这是一个由家及国形成的家国一体的结构,文字上的这一结构,在英文的country或state中都是没有的。即使一个生活在偏远地区目不识丁的人都知道,“国家国家,先国后家”、“国之将亡,何以为家”?林语堂先生说,中国文化有一个攻之不破的真正堡垒,就是中国人的家。“家丑不可外扬”,这一说法便是一个佐证。中国人最重要的价值观都与家有关系。家为心之所安。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个家存在,就不会导致人生的失落。骂人时用“丧家之犬”,那是直指对方的痛处,因为连家都没有,无所归宿,从根基上予以否定了。中国人有“天下一切皆不如家”的说法。旅馆里用“宾至如归”来宣扬自己,其意思是如在家里一样舒适。形容关系好,“亲如兄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仍然和“家”有关。家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归宿。

我国农村面积大,农民有8亿之众,而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要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是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玉米文化节的组织者始终牢记中央的这一重要理念,使文化节凸显一个“农”字,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而不懈努力,这是值得称道的。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城市现代化,农村的现代化更为重要。一个社会能否称得上发达和文明,是否具有可期待的愿景,也许更取决于有怎样的草根。草根阶层普遍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社会,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可能。如果草根阶层普遍充满热情和理想,与其他阶层之间能够互相体谅友好相处,则不愁社会不稳定,发展无动力;反之,如果草根阶层与精英之间有根本性的疏离,甚至产生了敌意,则将是社会不可承受之累。基础不稳,地动山摇。“无农不稳”是句老话,汉南玉米节不但懂得这句话的深刻含意,更懂得“无文不高”这句新话的含意。谢谢。

页面功能:【推荐】【字体: 】【打印】【收藏】【浏览:】【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人才招聘 | 服务内容 | 合作方式 | 会员注册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1 citure Corporation,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文化网 京ICP备2023036510号-1
投稿信箱:service@citure.netyingran0729@sohu.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北里11号   电话:010-65017047